素質教育并非與應試教育截然對立,但其一旦異化為“分數(shù)”的單向度攫取,尤其是罔顧學生之間個體差異、天賦秉性與經(jīng)驗環(huán)境的一刀切式做法,則背離了教育的價值。(甘肅技校)
近日,全國人大代表、江蘇省作家協(xié)會主席范小青女士在兩會上表示,雖然社會各界均認同素質教育,且已擁有了相當基礎,但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(zhàn)是,不少學校將之“硬件化”。比如有的規(guī)定學生要得到升學推薦,必須以“三好生”為前提,而“三好生”又捆綁于若干證書。如此一來,小學生雖然在名目繁多的課外輔導班上錘煉“素質”,但目標卻只有一樣,那就是考證。范女士稱此為“第二種應試教育”,令人深省。(蘭州鐵路學校)
毋庸諱言,純粹以提升分數(shù)為目標的應試教育,在時下的教育語境中難有市場。其工業(yè)流水般的結構化、標準化、效率化考核,很大程度上漠視乃至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與潛質。作為工業(yè)時代的殘留,唯分數(shù)是從的邏輯無論在教育管理的思想上,還是其形式、內容,今天都或時隱時現(xiàn)。盧梭早在18世紀就指出,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浪費時間。所謂浪費時間,其實是一種等待、陪伴和堅持。學者唐納森在《大腦的發(fā)育》中對之解釋得更為透徹:“在兒童生長發(fā)育過程中,在身體方面和心智方面,都是不平衡的。因為生長從來不是一樣的,而是有時在這一點上突出,有時在另一點上突出。”孩子不是工廠的零部件,急于用“效率邏輯”去定型加工他們,只會毀人不倦,適得其反。(蘭州汽修學校)
實際上,素質教育并非與應試教育截然對立。應試之道,原本也是對人的智力、心理、耐力等素質的種種錘煉。但其一旦異化為“分數(shù)”的單向度攫取,尤其是罔顧學生之間個體差異、天賦秉性與經(jīng)驗環(huán)境的一刀切式做法,則背離了教育的價值。素質教育的初衷是把兒童立場重新作為教育的出發(fā)點與歸宿點,在德、智、體、美等種種方面建構出一個完整的人、健康的人和現(xiàn)代的人,把“肩不能挑擔,手不能提籃”的羸弱“學霸”“考霸”,轉型成“標心于萬古之上,送懷于千載之下”的擔當者、實干者和開拓者。
我們看到,素質教育的應試化傾向正在形成。定向培養(yǎng)、數(shù)字考核、分級評定等“一條龍”服務的課外興趣產(chǎn)業(yè)鏈悄然形成。無論是科技、英語、航模、美術,還是書法、珠心算、音樂、舞蹈,素質教育的純粹動機,正被利益驅動下的不良商人與未盡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雙層逼壓,直至變形、變味、變心。當素質教育被市場肢解,開始評斤論兩地倒買倒賣時,開始被人為地精確算計成等級、分數(shù)、證書、敲門磚時,甚至開始以“素質”之名行“應試”之實時,所有參與其間者無一不對教育麻木不仁,且完全沒有對孩子發(fā)展、民族振興和國家繁榮的責任感和行動力。無序化和過于逐利的市場綁架、制度欠完善或行政不落地,也反過來“逆淘汰”堅守底線的學校和老師,令甘守清貧的“老實人”反而成為被嘲笑與愚弄的對象,整個生態(tài)幾乎傾向應試的泥塘而有失衡之虞。
所以,回過頭來看,教育的珍貴之處就在其不可被算盡,不可被任何公式、程序、定理去批發(fā)。教育的全部價值與魅力來自于對人性本身的尊重與成全。這些“務虛”之處,其實正是教育值得所有人敬畏和呵護的原因。讓素質教育回歸本真,讓市場依法走上秩序的軌道,給制度“打補丁”,尤其是改善教育評價(如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)和管理思維(如“人”重要還是“分”重要,“人治”重要還是“法治”重要)。只有這些問題被認真對待和解決,那么“應試”也好,“素質”也罷,就不再是橫亙在學生面前的絕望鴻溝,而是一往無前的坦途與陽光遍地的希望。
甘肅北方技工學校 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gsbfjx.com
聯(lián)系電話:400-1005285,18909409788
QQ:2764573068\\QQ:305163708\\QQ:3069079425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(qū)文化宮華林路
延伸閱讀: